1、 系统提供操作帮助,言简意赅描述实验如何开展; 2、 ★可以与学校已有的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展示平台无缝集成; 3、 ★平台必须是B/S架构设计,支持网页界面操作方式; 4、 提供与教育部实验空间(ilab-x.com)进行数据对接,可传递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实验开始时间、实验结束时间、实验时长数据。 5、 系统支持用户从任意视角、任意距离观察实验设备和实验现象; 6、 系统采用三维建模模拟真实的实验场景; 7、 系统画面效果精美,采用虚拟现实实时渲染处理; 8、 系统交互性良好,用户可以轻松自如地开展实验; 9、 系统经过优化处理,确保实时运行帧数高于25帧/秒; 10、 系统提供快捷窗口视角,便于用户快速切换视角来观察实验现象; 11、 系统提供智能操作提示,引导用户完成整个实验操作; 12、 系统包含背景介绍、光生伏特原理、光电池分类、晶硅电池、考核模块五个模块; 13、 背景介绍模块播放项目的学科成果,展示在此领域获取的证书; 14、 光电池分类模块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塑料太阳能电池、硅基太阳能电池、晶硅太阳能电池; 15、 光生伏特原理模块以平面动画形式表现光生伏特效应原理; 16、 晶硅电池模块包含制造工艺、电池组成、陷光结构制造三个环节; 17、 晶硅电池模块制造工艺环节中以图文形式介绍:制绒、扩散、去PSG、PECVD镀膜、印刷/烧结/测试分选等过程; 18、 晶硅电池模块晶硅电池组成环节包含拆解与组装两个功能,单击拆解按钮晶硅电池自动拆解,单击组装晶硅电池由拆解状态自动组装; 19、 晶硅电池模块陷光结构制造环节以平面面板操作方式模拟晶硅电池陷光结构制造过程,并以三维形式展示陷光结构形成过程,三维形式模拟检测电池性能,具体包含以下操作: 1) 模拟进入实验室三维场景,开启设备; 2) 操作面板包含装载台、装载腔、缓冲腔、工艺腔、冷却腔、卸载腔、卸载台、装载泵、工艺泵、卸载泵、抽气阀、平面阀等; 3) 待腔体真空度小于 2000pa 时,提示开启工艺泵组“抽气角阀”;3s后显示真空度已达“工艺腔压力设定值”; 4) 点击主界面门阀,关闭“门阀 T”和“门阀 P”; 5) 进入主界面后,点击“离子源”,设定相应功率; 6) 回到主界面,点击“气体供应”设定cl2、O2 、SF6三个质量流率,打气体“气动阀门”; 7) 装载腔使用N2回填至大气压;将装载台上待加工硅片传输到装载腔。进入主界面后,点击“腔体吹扫”按钮,进入相关界面; 8) 设定“吹扫压力”、“吹扫抽气时间设定”、“吹扫氮气充入时间”等参数;点击“吹扫启动”按钮变绿,3s后弹出对话框提示“装载腔吹扫结束”,并自动跳回到主界面; 9) 跳出腔体传输参数设置界面,设定进板速度,点击“装载台-装载腔”,点击“开始”按钮,门阀“O”自动打开;硅片通过传输带运动到“装载腔”;待硅片完全进入“装载腔”后,门阀“O”自动关闭; 10) 打开装载腔抽气阀;点击装载腔抽气阀后阀门由红变绿,3s后弹出对话框,“打开装载腔平衡阀”,点击 “载腔平衡阀”后,平衡阀按钮由红变绿,2s后弹出对话框“装载腔压力已调整为工艺压力”; 11) 载板由装载腔运动至缓冲腔。继续点击“腔体传输按键”进入腔体传输界面,点击“装载腔-缓冲腔”,设定相应数值,点击“开始”按钮,“门阀T”自动打开,载板从装载腔运动到缓冲腔后,“门阀T”自动关闭; 12) 载板由缓冲腔移动至冷却腔。点击“缓冲腔-冷却腔”按钮,按钮由灰色变绿,设定相应参数,点击开始。装有待加工硅片的载板缓慢经过工艺腔室,在等离子体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离子刻蚀,三维动画展示此过程包含离子轰击,表面产生随机氧化球体、选择性腐蚀氧化球生长,进一步腐蚀等过程; 13) 表面加工完成,硅片进行到冷却腔室。提示“打开卸载腔”平衡阀; 14) 将加工完的硅片从冷却腔运载到卸载腔。点击卸载腔平衡阀,阀门由红变绿,并提示“卸载腔压力和冷却腔压力一致,可以打开卸载腔R门阀”。自动跳转至腔体传输界面,点击“冷却腔-卸载腔”按键,设定相应数值,点击开始,门阀R自动打开,载板从冷却腔运动至卸载腔后,门阀R自动关闭。跳回主界面,并提示“卸载腔回填至大气压” 卸载腔N2回填至大气压; 15) 进入主界面后,点击“腔体吹扫”按钮,进入相关界面。设定“吹扫压力”、“吹扫抽气时间设定”、“吹扫氮气充入时间”、“吹扫次数”相关参数;点击“吹扫启动”按钮变绿,3s后弹出对话框提示“卸载腔吹扫结束”,并自动跳回到主界面; 16) 装载板由卸载腔运动至卸载台。点击“腔体传输按键”进入腔体传输界面,点击“卸载腔-卸载台”; 17) 设定相应数值,点击“开始”按钮,“门阀P”自动打开,载板从卸载腔运动到卸载台后,“门阀P”自动关闭。提示载板已进入卸载台; 18) 多晶硅表面微纳结构工艺完成; 19) 性能检测:模拟操作全自动标准积分反射仪检测陷光结构过程,生成对应的检测曲线; 1) 模拟开启设备 2) 将加工后的硅片放入此设备,设备模拟检测 3) 点击屏幕,单击扫描测量,生成相应曲线 20、 考核模式中为考核陷光结构制造,考核模式中没有操作提示,学生单因素设定cl2、O2 、SF6、低频功率参数中的一个,制造完成后生成对应参数变化曲线; 21、 ★系统支持生成实验报告; 22、 包括锂电池组无均衡充电实验、锂电池组有均衡充电两个实验模块,实验包含4个典型视角,单击可以切换单击“?”查看操作帮助。可以进行恒温箱的温度设置、电池导线的链接、充电参数的设置、放电参数的设置、万用表测量电池组电压等操作 23、 无均衡充电实验:单击无均衡器的锂电池组查看其数据,打开恒温箱设定温度单击确定,单击导线或电池组进行组装,打开充电设备设定充电,恒流2个小时单击确定,充电完成,关闭充电设备将电池组从恒温箱取出,单击恒温箱或万用表,组装测试设备查看测试结果。 24、 单击有均衡充电实验,进入该模块单击电池组查看相关数据,打开恒温箱设定温度,单击电池组与导线进行组装,根据系统提示将电池组放入恒温箱,单击导线将电池组与充电设备进行连接,设定充电,恒流1小时单击确定充电完成单击电源开关,关闭充电设备,根据系统提示,将电池组从恒温箱取出单击电池组或万能表组装测试设备并查看测试数据。 25、 ★数据库监控: 1)通过对所有请求SQL进行分析统计给出相关数据:SQL语句、执行数、执行时间、最慢、事物中、错误数、更新行数、读取行数、最大并发等。 2)可以对执行SQL进行安全防御,可通过系统查看:防御次数、硬检查次数、非法次数、黑名单命中次数、白名单命中次数、语法错误次数等。并可通过系统查看具体数据表访问次数,通过对数据分析查出表操作有问题的表。黑白名单具体信息可以查看到具体执行的SQL,有利于对系统进行安全防护加固。 3)通过系统查看系统运行情况包括:最大并发、请求次数、会话数、Jdbc执行数、Jdbc时间、读取行数、更新行数、操作系统访问统计(MacOSX、Windows、Linux、Symbian、FreeBSD、OpenBSD、Android、Windows98/XP/2000/Vista/7/8等)、浏览器访问统计(IE6/7/8/9/10、360浏览器、Firefox、Chrome、Safari、Opera等)、搜索引擎统计(Baidu、Google、SoSo、Sogou等)。 4)通过对访问路径统计,可详细分析系统热点功能及压力集中路径,便于对系统优化升级,包括详细统计有:URI(路径)、请求次数、请求时间、最大并发、Jdbc执行数、Jdbc出错数、Jdbc时间等。 5)系统可以详细跟踪系统每个会话状态,并给出统计信息:SESSIONID、Principal、创建时间、最后访问时间、访问ip地址、请求次数、请求次数、最大并发等。 26、 演示要求: (1) 为保障信息安全,需现场演示数据库监控功能; (2) 演示陷光结构制造环节以下操作: 1)操作面板包含装载台、装载腔、缓冲腔、工艺腔、冷却腔、卸载腔、卸载台、装载泵、工艺泵、卸载泵、抽气阀、平面阀等; 2)三维展示陷光结构的微观形成过程,过程包含离子轰击,表面产生随机氧化球体、选择性腐蚀氧化球生长,进一步腐蚀,氧化球体生长; (3) 现场演示第22项包含锂电池组无均衡充电、锂电池组有均衡充电两个实验模块以下功能内容: 实验包含4个典型视角,可以进行恒温箱的温度设置、电池导线的链接、充电参数的设置、放电参数的设置、万用表测量电池组电压等操作,详细操作如下: 1)无均衡充电实验:无均衡器的锂电池组数据查看,打开恒温箱设定温度,单击导线或电池组进行组装,打开充电设备设定充电,恒流2个小时单击确定,充电完成,关闭充电设备将电池组从恒温箱取出,单击恒温箱或万用表,组装测试设备查看测试结果。 2)有均衡充电实验:进入该模块单击电池组查看相关数据,打开恒温箱设定温度,单击电池组与导线进行组装,根据系统提示将电池组放入恒温箱,单击导线将电池组与充电设备进行连接,设定充电,恒流1小时单击确定充电完成单击电源开关,关闭充电设备,根据系统提示,将电池组从恒温箱取出单击电池组或万能表组装测试设备并查看测试数据。 注:将以上演示内容的操作过程录屏,并生成mp4格式视频文件,压制在U盘或光盘中。连同投标文件一并提交,并在密封袋上注明“演示文件”字样(开标截止时间之后提交将被拒绝)。 |